秦皇岛博物馆(兵马俑特展)·1大1小亲子票(小指;14周岁以下儿童)
每周二至周日开放,每日开放时间9:00-17:00(16:30停止入馆),周一闭馆。
相关产品查看更多 >
产品详情

自购省钱!分享赚钱!
回复“签到”每日可领红包奖励
回复“订单”可查询购买记录
秦皇岛博物馆
兵马俑特展·1大1小亲子票
抢购价:39元
【价值:78元】
时间说明
【使用时间】2025年7月2日-10月8日
使用规则
【订票须知】
1.4米以下儿童免费(需有成人陪同)
1.4米以上、14周岁以下儿童需购买儿童票
有效期:7.2-10.8
【退改规则】
▪ 有效期内未使用可退,过期作废
景区信息
【景区地址】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521号
* 购买前请仔细阅读预订须知,购买视为认同上述规则

来秦皇岛,除了看海玩沙,也别忘了来博物馆瞧一瞧。当海风裹挟着历史的咸涩掠过渤海湾,这座被浪花亲吻的博物馆,正讲述着光阴的故事。
秦皇岛南襟渤海,北倚燕山,东接 辽宁 ,西望京津,商代时地属孤竹国,西周时期,随着燕国和山戎势力的强大,孤竹国逐渐衰落,春秋早期为齐桓公所灭,战国时期,燕昭王在此设立了辽西郡,后来始皇东巡,魏武挥鞭,唐宗观海,秦皇岛在岁月的流转沉淀中形成了渤海岸边独特的城市气质。

先秦时期的青铜器、两汉时期的陶器,唐宋元明时期的瓷器、明清时期的长城构件,无不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,孤竹文化、碣石文化、海洋文化、长城文化、康养文化在这里百川汇海,历史文物在渤海之滨,燕山脚下绽放出别样的光芒与色彩,这座城市不仅有迷人的海滨风情,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没想到的是秦皇岛博物馆居然十分年轻,2023年才建成开馆。博物馆一共三层,1楼是临时展览和文创店,2楼是秦皇岛近代历史展览,3楼是常设展览——“海岳明珠-秦皇岛历史文化陈列”,建议先上3楼,从上往下参观。

“海岳明珠”展览是秦皇岛的历史文化通展,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百年风云,串联起这里浩瀚而又厚重的历史。
这件商代的饕餮纹铜鼎和乳钉纹铜簋都是出土于卢龙县的阚各庄,在古代,青铜鼎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,青铜簋则是用来盛放黍、稷、稻、粱等粮食的大碗。
青铜鼎上有饕餮纹,饕餮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,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,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,装饰性很强,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,饕餮纹也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,也被称之为兽面纹。铜簋上饰几何形纹饰和乳钉纹,乳钉纹最早出现在祭祀女性先人的祭器之上,感怀生命起源。
在青铜器物上,乳钉纹常装饰于器物腹部,主要是作为陪衬纹样出现,单独成片。这件铜簋敞口,弧腹,高足簋,其形制与纹饰在北方地区比较少见,为同类文物中的精品。


展厅伊始有一组极具特色的商代青铜刀剑,是从秦皇岛青龙县抄道沟出土的一批窖藏青铜器,共8件,羊首曲柄青铜短剑、鹿首曲柄青铜弯刀、铃首青铜刀、匕形青铜器、铜戚各1件,环首青铜刀3件。这批青铜刀剑在造型和铸造技术上有极高的造诣,而且风格一致,被认定为北方民族的遗物,具有浓厚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特征。
北方畜牧民族有尚武传统,短剑也是成年男子的必备物品。这些短剑不仅是他们马上作战的近距离武器,也是贴身肉搏和防身的工具。短剑也代表了当时勇士的身份和对战神的崇拜,因此,在短剑制造上也会更讲究工艺,有的短剑在柄首端会设计一些具有北方民族色彩的装饰,如鹿首、羊首、鹰首等,有的在柄首会铸造成空心镂孔球形,内有弹丸,摇动时可发出声响,这样的装饰被称之为铃首。
除作为武器外,还有一些其他作用,北方畜牧民族的生活资源以牛羊和其他所猎猎物为主,需要进行宰杀、切割、皮毛加工等操作。正是在这种生活习惯的影响下,人们便开始使用各种便携的短刀。
这把环首青铜刀,柄扁曲,柄首一扁环,背部成弓形,刃平直,刃柄间一横突,为长城地带“ 鄂尔多斯 ”式铜器群中多见的一种形式。

羊首曲柄青铜短剑,柄中脊和两侧均铸出斜平行短线纹,接近柄首有三周凸棱,首端铸一下垂的羊首,眼和鼻为圆孔,眼中原满嵌绿松石,今已脱落。柄中脊和两侧均铸出斜平行短线纹,此类短剑最突出的特征是,柄部弯曲,铃首或兽首的下部有环扣,剑格呈一字型外突。
可见当时这里便存在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流与融合,燕山南北广大地区与更北的草原地区有着密切联系双方交流,文化互相影响。



大吉利斧形铜鼎来自东汉末年,其为子母口,口侧有附耳,附耳为“Ω”形,腹部扁椭圆形,饰一周宽扁凸棱,其中一个足上刻着“大吉利君宜官”六个字。

这个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熨斗,但其实它是一个温酒器。





明朝初年,为防御北方的蒙古残元势力,徐达奉命在此建关设卫,戍守筑城,这里展示了当时的长城构建和长城上的铁炮、信炮等武器,成就天下雄关的同时也见证了明清易鼎。






“海岳明珠”展厅的最后是秦博的镇馆之宝:故宫造办处制造的清乾隆铜胎景泰蓝带座卧象一对——太平有象。上世纪50年代,为繁荣北戴河暑期文化生活,接待中外贵宾,特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而来,其工艺精湛,体量很大,存世稀少,寓意美好吉祥,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期盼。

商代青铜器就出现过大象造型的象尊,到了明清,宫廷里流行一个新款,叫“太平(瓶)有象”,经典造型是象背上驮着花瓶,经常出现在皇帝的“办公室”,或置于案台之上,或陈于厅堂之中,以求“四海升平、吉祥安宁、基业永固”。
别看大象“躺平”了,却丝毫掩盖不了其恰到好处的身材比例和精致细腻的穿搭造型,它通体以赭色为底色,象鼻子卷曲成筒状,在鼻口处对你比了个心,金灿灿、明晃晃的象牙也相当吸睛。


象身四个“掐丝”的地方,值得贴近观看,一是全身遍布的金毛,二是黑白分明的眼睛,三是深蓝色的耳朵血管,四是S状的金尾巴染了点蓝色。
象身上披着的褡子,回纹为边,如同“回”字形的传统几何装饰纹样,寓意连绵不断、吉利永长;云纹为地,两侧饰飘扬的执扇,寓意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人物康阜;主图为蝙蝠口衔三线系着珍珠,寓意珍宝就在眼前;中间珍珠下挂磬形物,内饰花朵纹,寓意吉庆有余;磬两侧分别装饰三个灵芝如意头,寓意万事如意、好事连连,下绘海水和山石,寓意寿比南山、福 如东 海、多福多寿。

在清代皇帝的仪仗队(卤簿)中也有大象的身影,叫“仪象”,背驮宝瓶、内装五谷,寓意“太平(瓶)有象、五谷丰登”。如今,“太平有象”依旧是人们纳吉祈福最常用的纹样之一,太平有象,意必吉祥,祝愿老铁们,都能过上“象”往的生活。


这个鎏金铜驴,做工也是相当精美!

1921年,徐珂编著的《 北戴河 指南》一书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发行,包括北戴河的历史、游客须知、北戴河邮局章程、名胜、物产、风景图,还附秦皇岛指南,是中国近代第一本旅游导游书,这恐怕也是最早的“Lonely Planet”了吧。

1楼的临展厅是馆藏的一些瓷器展,和“太平有象”一样,很多都是由故宫博物院调拨而来的。

萧瑟秋风今又是,换了人间。
在渤海之滨,在燕山脚下,秦皇岛那些沉淀着的历史烟云都鲜活了起来。

10万商户!300万秦皇岛人的选择!
特价门票 | 酒店套餐 | 亲子玩乐 | 饕餮美食
合作推广 | 活动策划 | 票务分销
电话/微信:18603390121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
可查看已订购、已预约消费,可获知最新优惠信息


